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侯夢菲
12月23日至25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組織在粵全國人大代表圍繞推動生物醫藥高質量發展等主題開展調研。代表們奔赴廣州、佛山,深入科技創新一線,探訪科技園區和企業,走進創新實驗室,聽取生物醫藥發展的意見建議,并為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加強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持續性投入
調研首站,代表們來到佛山市,先后到三水云東海醫藥健康產業園、佛山漢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地調研。
云東海醫藥健康產業園總規劃面積25.1平方公里,劃分為創新研發區、醫藥健康生產區、臨港醫藥物流區、臨湖商服區、生活居住區五個功能分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唯一可開發用地超萬畝的醫藥健康專區。
“看了佛山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我感覺佛山正從傳統的制造業之城向生物醫藥產業之城和高新科技創新之城轉化。”全國人大代表,農工黨省委會副主委、深圳市委會主委常巨平感觸頗深。
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佛山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非常到位。尤其是云東海醫藥健康產業園不但為企業提供了生物醫藥制造的研發創新、物流生產,還配套引入了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評認證中心工作站和省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所實驗室,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的認證通過和質量監督。
“這次調研,為我們撰寫代表建議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路,我們也正在抓緊整理調研收集到的信息和相關建議,為生物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他說。
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中醫院黨委書記蔣開平認為,云東海健康產業園為中藥的傳承創新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目前,我們加大了院內中藥制劑的開發。”蔣開平介紹,佛山市中醫院有100多種院內制劑,已經有4個品種成為相應平臺的入圍品種。他希望,通過產業園的孵化,助推中藥制劑更快進入市場。
“感受比較深的是,佛山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投入很大,對生物醫藥的產業發展有很好的規劃。”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省委會副主委、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大血管科主任吳鐘凱認為,廣東的生物醫藥產業在全國屬于比較領先的地位,但跟北京、上海、蘇州等城市相比,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持續性投入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他建議,要統籌好廣東的實驗室資源,更好利用實驗室,更好地向社會開放,幫助科學家進行高端研發工作。同時,吳鐘凱還建議,將一些基礎研究成果和產業化更好結合,更好促進基礎研究成果轉化。他舉例,2018年,中山大學聯合南方醫科大學等拿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項目,推動新型生物醫用材料與器械臨床轉化及推廣平臺建設。項目研發結束后,惠州的一個產業園基地對研發成果進行了產業化。吳鐘凱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希望以后這樣的項目多一點,更多支持基礎科學家、臨床科學家研究落地,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更好更快促進成果產業化。”
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12月24日,調研組來到廣州,代表們先后實地視察生物島展廳、廣州實驗室、百濟神州生物島創新中心(BIC)、粵港澳大灣區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康方藥業(中新知識城新廠)等地。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國家實驗室研究員蔣太交長期于生物醫藥產業研究一線工作,主要從事基因檢測設備與試劑盒的研發。“我是從蘇州工業園區來到廣州工作的。相較之下,蘇州工業園區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支持,是從源頭立項一直持續到產業化。”蔣太交認為,和傳統的工業制造業不一樣,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就像燉雞湯一樣,燉的時間越長越濃厚。“因此,我建議政府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支持重點要放在項目上,尤其是要加大對產品研發、注冊、臨床等方面的支持。”他說。
在粵港澳大灣區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代表們參觀了顱頜面修補系統、手術機器人等應用案例。據了解,粵港澳大灣區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創建5年來,組建了超200人的國際產業人才梯隊,在廣州黃埔搭建起覆蓋生物醫用材料與植入器械、有源與電生理傳感等全領域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平臺。
“中心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促進產學研更密切地聯合在一起。未來,我們會繼續推動更多的科技成果從高校、醫院走出來,并最終進行產業化。”全國人大代表,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袁玉宇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基礎非常好,這背后離不開廣東豐富的資源稟賦和政府部門的持續投入。“特別是近10年來,廣東在基礎研究和人才引進等方面投入很大,這對產業發展非常重要。”他認為,廣東近年來對創新企業的支持也持續加大,包括促進創新藥品更好進入醫院、推出第一批創新藥械目錄等,這些支持對鼓勵企業投入更多資源進行創新藥械開發的意義十分重大。
同時,袁玉宇也表示,生物醫藥是個大投入、長周期的產業,需要政府主動作為,培育和保護產業的發展。“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需要更多政策同向發力。”他舉例說,在降低群眾就醫成本的同時,也要保護好創新,激發企業創新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他還建議,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研發與市場轉化。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