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日前印發《四川省“十四五”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方方面面明確了具體指標。
完善資源配置
加快數字健康發展
在床位配置方面,到2025年,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的預期性指標為7.8—8.0張左右,其中公立醫院4.1—4.5張左右,每千人口重癥床位數達到0.1張,每千人口康復病床達到0.34張,每千人口精神科床位數達到0.8張,每千人口公立中醫醫院床位數達到0.85張。
在技術配置方面,提到加強國家級、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強化心腦血管、腫瘤、重癥、兒科、老年醫學、麻醉、影像、精神、創傷、傳染病、康復等臨床專科建設,布局建設一批達到國際國內一流水平的研究型醫院。
在設備配置方面,堅持資源共享與階梯配置,引導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等合理配置適宜設備。大型醫用設備實行分級分類規劃配置。配置和更新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實驗室檢驗檢測、救治、衛生應急和信息化設施設備。承擔重大傳染病救治和緊急醫學救援任務的醫療機構要加強ECMO、CT)機、移動手術室、呼吸機、監護儀、負壓救護車、負壓擔架等配置,完善PCR儀等檢驗檢測儀器配置。
在信息資源配置方面,加快數字健康發展,推進5G、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在衛生健康行業融合應用。強化衛生健康信息標準應用,推進全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全員人口信息庫建設。穩妥推進醫療衛生機構規范“上云”。完善全員人口、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基礎資源等核心數據庫管理。推動縣域電子病歷和基層醫療信息、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和老年健康等信息、采集設備信息、可穿戴設備標準化信息等全部歸集入健康檔案。加快醫療機構電子病歷、檢查檢驗結果、醫學影像資料等信息共享互認。
公衛體系架構清晰
信息化助力提質增效
強化現代化疾控體系建設,支持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達到三級甲等(三州達到三級乙等)標準,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達到二級甲等標準。加強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能力建設,支持市(州)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配備2個加強型生物安全二級水平實驗室,支持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配備1個加強型生物安全二級水平實驗室,鼓勵有條件的疾控機構配備移動檢測車。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積極爭取建設國家區域公共衛生中心。
提高信息化水平。完成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預防接種單位信息系統升級,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信息化建設,推動建立智慧化多點觸發疾病監測預警系統,推動實現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與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依托現有機構等建設公共衛生數據中心,開展屬地人群健康全生命周期監測與評估。
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含中醫醫院)設置急診科,并且推動院前醫療急救與醫院信息系統連接貫通。
完善省、市(州)、縣傳染病醫療救治體系。每個市(州)要指定綜合能力強、救治水平高、感染防控基礎好的醫院作為定點醫院。根據人口規模,將方艙醫院提標改造為亞(準)定點醫院。同時,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次中心和服務人口較多的鄉鎮衛生院建立標準化的發熱門診,一般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立標準化的發熱診室(哨點)。
依托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建設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在省域內規劃布局省級緊急醫學救援中心,在市(州)和縣(市、區)建設緊急醫學救援站點。
在中醫藥應急防控救治體系建設方面,依托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中醫醫院)等省級中醫醫療機構建設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省重大疫情中醫藥救治基地。市級中醫醫院獨立設置傳染病病區,二級以上縣級中醫醫院全部設置感染性疾病科。支持省骨科醫院加快建設國家中醫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布局建設5—8個區域中醫緊急醫學救援基地。
打造高質量醫療服務體系
醫院建設目標明確
健全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按照二級綜合醫院標準建設400個左右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在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社區醫院、中心衛生院等布局和建設1000個左右基層臨床特色科室。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推進委省共建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合作協議落實。加快國家口腔醫學中心和國家兒童區域(西南)醫療中心建設發展,爭創綜合類、高原病等國家醫學中心和傳染病、呼吸、創傷等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快推進老年疾病、口腔疾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爭取建設70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推動相關專科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在全省規劃設置3個省醫學中心,在成都、川北、川南、川東、川西5個片區,每個片區規劃設置10個省區域醫療中心。建設300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相關專科能力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鼓勵市級公立醫院牽頭建設醫療集團,全力構建以市級醫院為引領的區域急危重癥和疑難復雜疾病診療服務體系。建設500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相關專科能力達到省內一流水平。
支持縣級醫院發展,建設1000個縣級臨床重點專科,加快建設腫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創介入、麻醉疼痛診療、重癥監護等臨床服務五大中心,建強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急診急救五大中心。
加快推進政府辦醫院發展。支持符合達標晉等條件的省級公立醫院創建三級綜合醫院,力爭到2025年末省辦醫院均達到三級水平。支持規模小、水平低的省辦綜合醫院通過合并、整合等方式向高水平省辦綜合醫院轉變。每100萬—200萬人口設置1—2個市辦三級綜合性醫院,爭取建設達到三級甲等水平,根據需要規劃設置兒童、精神、婦產、腫瘤、傳染病、康復、老年等市辦專科醫院(含中醫專科醫院)。支持有條件的縣辦綜合醫院達三級醫院標準。
優先支持社會力量在醫療資源薄弱區域和婦產、兒科、精神、腫瘤、眼科、口腔、骨科、醫療美容、中醫、康復、護理、醫養結合、體檢等領域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鼓勵社會辦醫向高端化、規模化、集團化方向發展。支持社會力量舉辦的醫療機構加強重點專科建設,參加遠程醫療協作網。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參與公共衛生服務。促進公立醫療機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協調發展。
康復醫療下沉基層
醫聯體助力能力提升
一方面,增加康復醫療服務資源供給。力爭建成或轉型1個省級三級甲等康復醫院。常住人口超過600萬人的市(州),至少設置2個二級及以上康復醫院。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市(州)至少設置1個二級及以上康復醫院。常住人口超過30萬的縣(市、區)至少有1個縣級公立醫院設置康復醫學科。常住人口30萬以下的縣(市、區)至少有1個縣級公立醫院設置康復醫學科門診。推動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部分一級、二級醫院轉型為康復醫院。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舉辦規模化、連鎖化的康復醫療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設康復醫學科(門診)。
另一方面,提升康復醫療服務能力。支持三級康復醫院牽頭建設城市康復醫療聯合體、康復專科聯盟、遠程醫療等多種形式醫聯體,探索建立符合康復醫學疾病診療特點的分級診療體系,將早期康復、精準康復貫穿于疾病診療全過程。以基層醫療機構為依托,鼓勵開展社區和居家康復醫療服務。
推進衛生健康數字化轉型
將建300家互聯網醫院
加強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建設。實施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提升工程,開展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切實提升醫療健康服務數字化、智慧化水平。到2025年,力爭60%的三級公立醫療機構建成三星及以上智慧醫院、20%的二級公立醫療機構建成二星及以上智慧醫院。市級及以上綜合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達到5級以上水平,縣級公立綜合醫院達到4級水平。非中醫醫院電子病歷增加中醫模塊,建立兼容中醫電子病歷、電子處方的基礎數據庫。提升基層機構醫療信息化水平,加強基層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深度融合,不斷改善居民醫療衛生公共服務水平。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實現遠程醫療服務覆蓋全省所有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和縣級公立醫院,并逐步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延伸。積極運用大數據等技術在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分析、病原體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發揮支撐作用。
優化“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服務。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拓展醫療服務空間,逐步實現在線健康咨詢、復診、審方、用藥指導、心理與健康狀況評估、接種預約以及電子處方流轉、藥品配送、跟蹤隨訪、家庭心電監測、社區預約轉診等服務。完善和豐富電子健康檔案服務內容,優化面向個人開放的服務渠道和交互方式,推進在線查詢和規范使用。加快互聯網醫院建設,推進互聯網醫院線上線下數據共享和業務無縫銜接,逐步實現患者居家康復和慢病居家管理。到2025年,力爭建成300家互聯網醫院。支持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探索開展“信用就醫”、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等場景應用。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