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項目不僅有政策大力推動,投資門檻又比其他類型的綜合醫院和??漆t院低得多,技術層面相比臨床醫學們也難度較低。因此在社會資本看來,康復醫院充滿投資機會。
康復醫院不缺患者,即使在北上廣,專業的康復醫院也一床難求。再加之康復醫院的醫學意義,大型綜合醫院的病人需要轉院至康復醫院,理論上醫院的每一科,都應配備對應的康復資源,特別是心臟、腫瘤等科目。當前,康復醫療服務供嚴重不應求。
康復醫院的路才剛剛開始,對于先行者,踏上熱潮的同時,也要小心燙傷。
01
籌建階段
籌建階段,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花錢去規劃和建設。
但不管康復醫院是作為治療配套,還是獨立運營,無論是社會福利用地還是其他土地性質,都可以在早期籌建階段和政府確認相關的政策來獲得補貼,理應充分利用政策的疊加效應。
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政府認定殘聯定點服務機構;工傷康復定點機構;以及醫保政策,同時確認這些服務項目收費與結算方式。
康復醫院在建設期的主要成本包括:土木成本、裝修成本、設備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大部分康復醫院籌建規劃時高薪挖角的“專家”“總監”,大多只有傳統醫療系統工作或“管理經驗”,并不具備非常專業的規劃籌建能力;又由于康復醫療體系的不成熟和兩種醫療模式的差距,常常令昂貴的員工和設備無法實現相應的性價比,甚至到達無法開展工作的地步。
02
運營階段
康復醫院運營成本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人力成本和設備使用成本。
其中人力成本占比最大,且是剛性需求。因為國家對康復醫院的規定中,對醫院總床位及其配套的醫護人員有嚴格數量要求。據原衛生部2012年出臺的標準:二級康復醫院每個床位醫護人員不得低于1.2人,三級康復醫院每個床位醫護人員不得低于1.4人(各地在此基礎上有所微調)。某管理研究院曾對100所醫院進行追蹤分析,結果顯示:人力成本在總成本中占比高達50%-60%,高出綜合醫院40%。
而設備成本取決于醫院所處地區的整體經濟水平,其占比僅次于人力成本,二者之和基本占到總營業成本的70%-80%。
通常,一家康復醫院運營支出中,管理費用占大頭,財務費用占比很小,幾乎不需要營銷宣傳費用。因此,一家成熟的康復醫院,合理的管理運作機制及可靠的納賢體系不可或缺。同時,設備方面融資租賃和人員外包代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控制運營成本。
康復醫院運營過程中的政策風險不可忽視。目前醫療服務免收增值稅,但近兩年國家的醫保政策不斷收緊、偏向保守,這也是康復醫院未來運營的未知數。
但總體上看,康復醫院運營市場空缺、需求旺盛。
03
避免錯誤
1、認知偏差
醫院的投資方,大多是各自領域的巨頭,容易習慣性把自己定位在中高端路線,無論是基建規模、設備購買還是人員聘請都不吝投入。結果運行后卻又寄希望于國家醫保支付,但醫保支付的低價格水平并不能為其帶來相符的盈利期望。
此外,中高端路線本身并無過錯,而是大部分投資者對中高端的認識不足,往往限于豪華的入院環境、昂貴的進口設備和知名專家掛名上。卻對病人,即客戶服務的核心視而不見,服務水平、治療體系甚至員工的選拔和培訓等方面缺乏規劃和設計,在最根本的方面反而缺乏重視。
2、運營外行
我國目前從政策,到市場和產品,均未建立完整的理論體系,醫療從業者尚如此,外行投資方更對康復醫院的運營知之甚少,可能僅參觀了幾家優秀案例,就按圖索驥,生搬硬套,卻不知橘生淮南。
某醫院,在設備和康復醫療發展的潮流下,以心臟康復項目為主打,大興土木,耗資千萬引進設備。卻一直人流寥寥,原因是周邊五公里內無綜合或心臟專科醫院。這是山東真實的案例。
距離是導致失敗的因素之一,但說到底是建設方運營的薄弱。假設康復醫院主打骨科或運動康復,來院患者基本是病情處于穩定的病人,對醫院時空要求不高。
3、規模貪大
國內地產商投資的康復醫院300張床位屬于普通水平,許多達到了500張,既然建了固然大比小好,但缺乏事前考察:附近競品分流,以及輻射范圍內究竟是否有足夠的患者來入院,就會使得開業床位的使用率不高。
決定床位數的關鍵因素是康復醫學本身的性質??祻歪t學是解決病人功能障礙的醫學學科,醫生、護士、治療師、社工甚至家屬等都是圍繞病人的,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幫助病人恢復功能。
既然要以病人為中心,那康復醫院的臨床工作就應該都是圍繞病人進行的,整個康復團隊必須有良好流程和分工協作。
大包大攬動輒數百張床位的康復醫院的臨床運行效率一定會很低下,如同大家熟悉的培訓班和旅游團,要想個體用戶體驗好,那我們需要的一定是“精品小班”。
事實上,即使是臨床技術一流的成熟醫院,實際的病床醫療效果也不好,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太大的規模導致部門管理和人員數量配置受到挑戰,兼顧每個病人實在是分身乏術。
4、盲從新熱
近幾年,是國內康復醫療迅速萌芽期,運動康復、骨科康復、老年康復和產后康復等項目大火,投資者自然蜂擁而至。
新康復是糅合了多學科如康復科、疼痛科、骨科、運動醫學科、中醫科、婦產科乃至體育健康等,是新型醫療中的細分消費領域。
康復醫療不是必要醫療,這也是在過去的數十年間無人問津的理由之一,但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有了充裕的資金,人們開始不僅希望救自己的命,還希望修復自己的創傷,解決自己的不適。大腦、心臟疾病救治之后的后遺癥便成為了康復醫療的項目大頭。但諸如骨關節導致的特定動作時的疼痛或運動能力受限等康復需求相比就較小。
康復醫療正因為其非必要性和依賴地區經濟水平,醫院的選址也盡量于經濟發達地區。
當然,從醫療從業者層面和患者角度每個項目都有其意義所在,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但對于投資人,不同項目之間一定有不同的傾向性,例如比起漫長而耗資巨大的神經康復,骨科外科康復更容易完成治療流程,提高“翻臺率”回籠資金,也容易出現優秀案例進而打響品牌知名度。
5、跨入險界
我們知道通常意義上的“嚴肅醫療”與“消費醫療”有著天壤之別,康復醫療屬于后者。而投資康復醫療新產業的企業有相當一部分是將其作為“跨界”的新戰略目標,而圍繞“弱需求”展開的康復醫療與這些跨界者們熟悉的行業不同:醫療行業并不適合資本擴張、推動消費升級以及品牌宣傳等傳統戰略。與進行臨床科研“嚴肅醫療”特點一樣,真正的康復醫療也無法立竿見影的看到收益,投資回報周期很長,重資產,重運營。
6、不是護理院
目前,市場上許多投資者認為康復醫院是養老設施的醫療配套。將其融入養老產業鏈,將康復醫院作為銷售養老服務的賣點推出。
事實上,這種定位錯誤使得許多醫院主流業務聚焦于物理治療、推拿按摩、運動輔助等最初級的護理科目上。浪費了康復設備,也阻礙了康復醫院的發展。
04
結語
康復醫療領域,比起傳統綜合醫院,確實是有意者涉獵醫療領域的低門檻入口,但簡單不等于容易做好,更不代表一定盈利。從業者理應尊重科學,尊重法律,尊重患者,因為目前康復醫療的水,或許比看起來的要深。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