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醫療產業來說,失敗從來都是常態。
創新藥研發是高風險的活動,九死一生,稍有不慎就會落敗;醫療也不只是科學的事情,更是商業的較量,如何經營好一家企業也是一個難題。
也正因此,每一年我們總能聽到各種關于失敗的消息,部分甚至讓人哭笑不得。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失敗是不值得尊敬的。
所有藥企都應該成為失敗的學徒,從過去的失敗中吸取盡可能多的教訓和經驗。因為這些信息的價值,不亞于來自成功案例的啟示。
在此,氨基君總結了2024年中國醫療產業的十大教訓,希望帶給市場一些啟示。
/ 01 / 微創迷局,加杠桿需謹慎
2024年,最失意的醫療企業之一,必然是微創醫療。全年跌幅近30%,這已經是其持續下跌的第4個年頭,股價也較最高點打了1折。
作為明星器械企業,淪落至此,固然有行業因素,但更多的還是因為杠桿加得過了頭。
在資本狂熱時期,受萬億市值野心的驅使,微創醫療開啟了狂奔模式:一方面不斷"買買買",擴大其業務范圍;另一方面則是"借借借",包括發行可轉債和借款。
截至2023年末,公司的計息借貸總額高達8億美元;可轉債余額為7.62億美元,年利率超過5%。僅2023年的利息支出就達到了9348萬美元。當然,與利息相比,更重要的是償還債務的壓力。
2024年,微創醫療需要贖回價值4.56億美元的可轉債,并償還2.95億美元的銀行借款,總計超過7億美元。
雖然微創醫療賬上的現金超過12億美元,但超過2億美元的資金被抵押,還有部分資金在子公司賬上,不能自由支配。
因此,作為集團的母公司,微創醫療實際上面臨較大的償債壓力。為解決這一緊迫問題,微創醫療在2024年,更像是當前的地產公司,不斷尋求融資、出售資產,甚至離開了夢開始的地方牛頓路。
加杠桿的歡愉,與去杠桿的痛苦,總是一脈相承。微創醫療的遭遇,也在時刻提醒醫療企業,加杠桿需謹慎。
/ 02 / 18A悲歌,市值僅剩5000萬港幣的biotech?
如果從資本市場表現來看,微創醫療可能并不是最慘的。2024年,注定是北海康成不堪回首的一年。
作為中國罕見病第一股,北海康成如今的市值只剩下5990萬港幣,較最高市值42億港幣跌幅達96%。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這樣的市值規模,凸顯了其困境。
北海康成做錯了什么?如果非要找一個最核心的原因,可能是選錯了賽道。
罕見病患者規模不大,用藥基數有限,研發成本高昂導致罕見病藥價往往不菲。海外由于有醫保、商保的全面覆蓋,因此罕見病藥物往往能夠快速放量。
不過,國內的支付環境相對較弱,對于藥企而言似乎難以賺取超額利潤。北海康成的銷售主要依靠商業保險買單,難以獲得醫保支持,注定了其命運是凄慘的。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不到4500萬元,但卻遇到了增長困境,增速只有4.05%;虧損額卻達到了2.47億元。
對于北海康成來說,只有盡可能地構筑龐大的管線,才能活下去。但現實是,其賬上現金只剩下4909萬元,留給它的時間顯然不多了。
"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這句諺語在北海康成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其他醫療企業也要引以為戒。
/ 03 / 恒瑞出海,10億美元的教訓
去年初,一起海外藥企并購案將恒瑞醫藥推到了聚光燈下。
1月9日,GSK宣布將收購Aiolos Bio,代價是10億美元首付款以及4億美元的監管里程碑款。
而Aiolos Bio唯一的管線TSLP單抗AIO-001(SHR-1905),引進自恒瑞醫藥。2023年8月份,Aiolos Bio與恒瑞醫藥達成合作協議,獲得了該款藥物的海外權益,代價是:
2500萬美元首付款,以及研發及銷售里程碑款10.25億美元,此外還有實際年凈銷售額兩位數比例的銷售提成。
不到半年時間,Aiolos Bio賺足了差價,這也意味著,恒瑞醫藥少賺了近10億美元。正所謂,BD既是技術,更是藝術。這筆交易,也凸顯了中國創新藥企在出海層面的稚嫩。
雖然張連山一再強調,恒瑞醫藥這筆交易沒有虧,但公司的BD策略還是悄然生變。恒瑞醫藥在去年5月用60億美元的大BD,引領了國內創新藥企的NewCo風潮。對于一家藥企來說,不是看它說了什么,而是看它做了什么。
當然,如何讓出海利益最大化,也是所有藥企需要注意的點。從行業角度出發,老大哥吃的虧,對于中國醫藥行業來說,可能極具價值。
/ 04 / 華領失意背后,FIC的價值到底是什么
FIC無疑是創新藥的最高殿堂,但市場可能需要清楚,FIC藥物的價值維度到底是什么?關于這一點,華領醫藥給出了參考。
降糖藥多格列艾汀,是華領醫藥引以為傲的FIC藥物,傾注了大量心血。但在商業化層面,似乎并沒有體現出應有的表現,2022年、2023年,多格列艾汀的銷售額共為9420萬元,2024年上半年銷售額為1.02億元,合計不到2億元。
對此,華領醫藥將責任歸咎于拜耳,并收回了銷售權益。但作為國內降糖領域最強的選手之一的拜耳,如果連多格列艾汀都賣不動,顯然不是銷售問題,更可能是產品問題。
確實,作為傳統機制的降糖藥,多格列艾汀的療效表現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并且長期獲益情況缺乏對照組驗證。
更重要的是,多格列艾汀沒有新一代降糖藥那樣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優勢,相反,反而可能會增加相關風險。再加上價格也不占優勢,難以打開市場局面,也就不難理解了。
這也進一步告訴市場,藥物的價值絕不僅僅是"FIC"這一稱號,而是作為FIC藥物能夠給患者帶來哪些實質性的改變。
/ 05 / 心脈風波,揭開管理能力的蓋子
2024年,心脈醫療為自己的低級錯誤買單了。
由于被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心脈醫療需補繳稅款及滯納金合計約6000萬-7000萬元。這大約是公司2023年扣非凈利潤的14%,顯然,這會對其全年業績造成影響。
更讓市場無法接受的,這本是一場不該出現的疏忽。因為公司被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是由于連續兩年忘記填報企業發展情況報表。
有市場人士指出,這個報表并不繁瑣,在監管指定的網站線上填寫提交公司相關信息即可,這么簡單的事情,心脈醫療為何連續兩年都沒有做?
盡管心脈醫療已經著手補救,公司位列2024年第二批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名單,但是7000萬元左右的損失無法追回。這一事件更是影響了市場信心,因為這暴露了公司內控管理之混亂。
核心在于,無論從專li、研發成果還是營收、研發費用各方面來看,心脈醫療拿下高新技術企業資格都不在話下,這對于企業經營的好處也很多,最直接的就是稅收優惠。然而,公司卻因為忘記填表申報而被取消資格。
這些看似內部的疏忽因素,最終都將直接影響到企業在經營及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和評價。而這提醒著包括心脈醫療在內的所有企業:
在追求技術革新與市場擴張的同時,更需謹慎地維護好公司的治理結構與管理,真正做到大而不亂。
/ 06 / NGS一哥反思,關于企業經營的三個周期
2024年,腫瘤NGS行業仍然很難,即便是貴為行業領頭羊的燃石醫學。2024年,公司股價跌幅已經明顯收窄,但仍然超過20%,市值不到1億美元。
落得如此境地,是燃石醫學做錯了什么嗎?從大方向來看,似乎并沒有。當然,抽絲剝繭來看,燃石醫學創始人漢雨生坦誠公司犯了三個錯誤。
第一,企業的發展節奏把握錯了。資本的狂熱,市場的期待,一切都裹挾著整個行業快速向前,很難有人能做到不"飄"。漢雨生直言當時是有些"飄"的,覺得自己在做一個高增長的市場,想著只要一路狂奔就好。但很顯然,這種"飄"最終帶來了致命的后果。
第二,錯估了資本周期。研發是離不開資金的持續支持的。錢燒完之后怎么辦?肯定是繼續融資。但在這期間,外部環境風云突變,疫情、地緣政治、經濟下行種種因素疊加,資本市場轉為極寒模式。燃石醫學股價更是跌跌不休,從高點跌至2美元左右,這意味著再融資通道基本關閉,這也是漢雨生之前沒有預料到的。
第三,沒有預料到的還有經濟周期。對企業來說,這是不可抗力。但這個問題,與前兩個問題緊密相關,某種程度上,做好前兩者的規劃,能夠更從容地渡過經濟周期的波動。
而這要求企業,無論外部機構如何樂觀計算市場規模、描繪發展前景,必須保持頭腦冷靜,做好業務、資本規劃。回到燃石醫學來說,一步錯,可能步步錯。其如今面對的現狀是,要進軍的市場更大,但試錯的空間卻更小了。
不只是燃石醫學,任何一家企業都應該考慮這三個周期的影響。這就是腫瘤NGS行業領頭羊用血與淚,留給我們的教訓。
/ 07 / 集采圍標,膽子太肥了也不好
2024年4月份,集采圍標案震驚市場。
4月18日至19日,國家組織藥品聯合采購辦公室根據群眾舉報的投標價格異常線索,包括溴己新注射劑在內的4個品種(溴己新注射劑、奧曲肽注射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劑、甘油果糖氯化鈉注射劑型),存在投標價格異常情況,被國采辦公室約談。
8月21日,此前國家藥品集采中的鹽酸溴己新注射液圍標案有了處理結果。原來,在第七批國家藥品集采中,參與鹽酸溴己新注射液的6家投標企業,包括成都欣捷、仁合益康、一品紅、石四藥、旭東海普、江西億友,以及占某澤、黃某棟、黃某銘、高某等自然人團伙成員和該藥品部分代理商組織、參與了串通投標。
具體來說,串標企業和代理商之間通過簽訂代理協議、協商申報價格、給予利益分成等方式,事先約定了中選企業和落選企業。也就是說,在第七批集采之前,相關企業就在私下進行了協商,并在集采之際"集中表演"報價和中標。
目前,醫保部門已將相關企業串通投標造成多支出的資金追回至醫保基金,成都欣捷、仁合益康、一品紅、石四藥的中選資格已被取消,并被列入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違規名單",被暫停一定期限內的集采資格。
這也提醒企業,在合規時代,任何動作都要經過深思熟慮。
/ 08 / 2類苗的無盡內卷,沒有人是贏家
內卷是七傷拳,沒有我好你不好,而是沒有人是贏家。
國產疫苗2024年以來的核心議題是:降價。
比如,10月份在深圳的3價流感疫苗招標中,最終中標價是10.5元/支,然而,有企業報出了6.5元/支的投標價。一支流感疫苗只值一杯蜜雪冰城飲品,價格戰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實際上,不只是3價流感疫苗,更主流的4價流感疫苗、23價肺炎疫苗等產品,無不處于激烈的價格戰中。
5月份,江蘇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的通知顯示,國藥集團下屬的長春所、武漢所、上海所生產的4價流感疫苗中標價格,從128元/支降到88元/支。
由此,國藥集團打響了4價流感疫苗降價的第一槍。后續,華蘭疫苗等企業紛紛跟進,將4價流感疫苗價格與國藥集團持平。后果也顯而易見:一損共損。
2價HPV疫苗正是前車之鑒。2024年上半年,萬泰生物收入同比減少67.19%,凈利潤同比下降84.58%。業績大幅下降,除了2價HPV疫苗受到高價苗的擠壓,還有價格內卷的因素。而價格戰的發起者沃森生物,業績同樣大幅下滑。
在持續的價格戰中,企業預期的走低,也在資本市場中得到了體現。沃森生物、萬泰生物、康泰生物等企業,市值均在大幅縮水。
這也充分說明了,市場話語權,是一家企業價值的基礎,卷價格注定是卷不出來的。
/ 09 / 康乃德創始人出局,me better的路不好走
3年前,康乃德在美股的上市還是一段佳話。
兩位海歸博士兼多年好友,潘武賓和鄭偉在2012年共同創立了康乃德。潘武賓是一位連續創業者,鄭偉則是首次自主創業,兩人均有豐富的職業履歷。
看起來,這是一個成功創業的故事開端。
康乃德核心攻堅自免領域的研發,核心管線CBP-201在一期臨床試驗中,展示出超越已上市產品Dupixent的臨床效果,有成為me better藥物的潛力。
這也使得,康乃德在上市前備受資本青睞,上市后市值一度超過16億美元。但在3年之后,局勢卻發生了急劇的轉變。
2024年6月10日,潘武賓和鄭偉向康乃德提出了辭呈。
不管是被動還是主動,創始人雙雙離職都折射出,康乃德遭遇了極大的困境。隨著me better故事的結束,康乃德股價持續受挫,最新市值只有6200萬美元左右,相較6月份又跌去不少。
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藥物的研發就像開盲盒,理論和實際之間差了十萬八千里。不到臨床數據出爐那一刻,一款藥物究竟是不是me better,誰也不好說。
康乃德的高開低走,某種程度上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這樣的故事絕非個例。這也告訴我們,在追求me better藥物的同時,藥企也應該意識到,這絕對不會是一次輕松的征程。
/ 10 / 理財暴雷,圣諾生物提醒藥企如何管理資金
萬萬沒想到,理財也有風險。
2024年7月8日,圣諾醫藥宣布,其2000萬美元的投資基金可能因私募債發行人違約而面臨重大虧損。
圣諾醫藥的全資附屬公司,香港Sirnaomics,分別在2022年和2023年認購了1500萬美元和500萬美元的TradArt Flagship Investment SPC基金的獨立投資組合,并委任了獨立第三方TradArt Asset Management Co., Limited作為投資經理。
截至公告發布之日,2000萬美元的投資中,僅贖回了20萬美元,而且基金經理已告知,基金所投資的私募債的發行人存在違約風險。
這也意味著,圣諾醫藥的這筆資金可能會損失嚴重。對于一家Biotech公司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截至2023年末,圣諾醫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加上金融資產總額為4392萬美元。這次損失幾乎占據了其一半的現金儲備。
圣諾醫藥的慘痛經歷,本質上也給市場敲響了警鐘,在資本市場狂熱時期,一些融資狂熱的企業在資金使用上可能缺乏足夠的謹慎。
這是對所有企業的警示和教訓。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