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越來越多醫院正打破單科診療模式,從細分專業走向資源整合,「自帶」打破專科壁壘屬性的MDT模式,已成為大勢所趨。然而,MDT實踐知易行難。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多方參與方可推動。健康界特別策劃「管理創新引領腫瘤MDT發展」系列報道,探討共性話題、發掘典型案例、傳播有益觀點,見證和助力腫瘤規范化診療水平提升,此為第六篇。
2023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的總診療人次達到了95.5億人次,相較于2022年增加了11.3億人次,增長率為13.5%。診療人次的攀升,對醫療機構的診療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醫師之間的分工越來越精細,亞專科發展迅速;一方面,規模越大、學術水平越高的醫院,學科劃分越細。患者往返奔波于各科室之間,只為求一個考慮更全面更個性化的診療方案,傳統門診醫療模式面臨困境。
從病情角度看,復雜病例日趨增多,社會老齡化趨勢,患者也呈現出高齡多、合并癥多的特點,診治中也越來越需要多個學科的共同參與,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MDT)的重要性逐漸在業界成為共識。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早在十幾年前進行MDT課題研究時就曾感嘆,「現在,一個患者偶爾得到MDT是幸運的;未來,應該做到一個患者沒有得到MDT是不公平的。」
歷年來,國家衛生主管部門也對MDT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要求。2013年起,全國各大醫療機構廣泛開展MDT模式試點,但能持之以恒、堅持至今并形成固定模式的不多。患者付費意愿、各科室績效分配、診療效率、療效評估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該模式的推廣普及。隨著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和智慧服務等級的提升,各醫療機構開始用信息系統逐步解決MDT模式推廣的難題。
健康界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下稱:上海仁濟醫院)作為MDT建設的案例,來分析醫療機構在推廣MDT過程中的難點與成效。上海仁濟醫院在全國率先成立MDT專家委員會,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四家MDT示范單位之一。本文將從實踐過程及難點、實踐成果及對醫院運營影響、未來展望等三個方面進行討論。
實踐過程及難點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醫務處副處長江燕向健康界表示,2013年,和當時多數醫院一樣,該院開始對MDT形式進行探索,2016年上海仁濟醫院開始進行MDT信息化建設。首次實現了多系統信息的整合與展示,相關成果申請了國家軟件著作權。
即使有了一個好的開始,在推廣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大量需改進完善的需求,這些年來,系統邊用邊更新,逐漸成為了臨床離不開的工具,也助力了MDT模式的推廣。
從當初確定MDT組織架構、人員配備、績效獎勵、結果考核指標,到后續打通各信息節點,實現患者全流程數據梳理與展示,真正實現MDT患者時間軸、MDT駕駛艙、MDT隨訪系統的搭建,再到實體化腫瘤中心,每一步都不易。
江燕稱,從技術角度看,最大的挑戰來自于信息的整合和分發,討論前要匯聚病歷、病理、檢驗檢查數據,梳理出患者的診療時間線,討論后要跟蹤執行效果,整合后續的診療數據,反饋病情進展等;從組織的角度看,也有一個多學科合作的過程,臨床、醫政、病案、信息等多個團隊協力,才能及時解決推進過程中的問題。
實踐剖析及對醫院運營有何影響?
1、組織框架、三定原則、經費支持、人員配備、績效獎勵
通過不斷的磨合,上海仁濟醫院MDT工作的組織框架形成了以專家委員會為引領負責MDT團隊的評審,醫務部門組織協調,MDT團隊負責患者全流程診療的體系。
醫院以病種為單位構建MDT項目,每個MDT項目開展前都會「打擂臺」,即經過院內專業醫師遴選--團隊申報--醫務部門審查--專家委員會評審等一系列環節,以確保日后診療過程的規范和質量。
江燕進一步解釋,主要通過上述審核環節,讓MDT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能清晰地了解這種模式的目標意義,明晰醫院對團隊診療工作的期望以及自己在團隊中應起到的作用。每年,醫務部門還會對每個項目的診療質量、討論意見的執行情況以及患者療效等進行考核和反饋。
醫院對于團隊的要求是門診「三固定」,即固定專科成員、固定地點、固定時間,因團隊成員大多是各科室的骨干專家,正常工作時間內很難聚齊,所以MDT門診討論會通常都定在清晨7點或周末。
為彌補專家們在正常工作時間外的付出,MDT模式推廣早期,醫院為團隊提供了少量經費作為補助,但隨著MDT模式給患者的臨床獲益逐步顯現、團隊成員在討論中專業知識拓展量的增加,經費早已不是團隊成員考慮的因素。
醫院要求每個MDT團隊由一位院內學術權威作為團隊召集人,成員均由副高級以上的醫師組成,包含內科、外科、病理、影像、介入、放療等學科,基本囊獲了該疾病診療過程中涉及的所有科室專家,并由高年資的主治醫師作為協調員,負責患者臨床資料的梳理,輔之以專職秘書,協助資料的收集和錄入、溝通患者及后續隨訪等工作。不僅僅是患者,參與其中的每個成員都能通過MDT討論獲益,如今,每個討論會都吸引著大量相關科室的年輕醫師旁聽,原本寬敞的會議室常常被擠得滿滿當當。
為全面評價MDT模式成效,醫務部門設計了一系列績效指標,分別從診療量、初診量、復雜疑難病例數和討論意見執行情況等方面進行分析,并以此設立了團隊績效獎勵標準。
2、搭建生成MDT患者時間軸、MDT駕駛艙
上海仁濟醫院從MDT診療患者著手,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每一位患者從其預約MDT門診的那一刻,便進入了「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信息系統會自動梳理出該患者全部診療過程。
在這一「時間軸」上,患者前期的檢查結果、采取了什么治療措施、具體拿到的處方藥物都以時間軸的形式清晰展現。專家們據此討論出的診療意見也會及時輸入系統,反饋給后續各執行科室。
以往,MDT只是一個孤立的診療節點,團隊只能通過成員的反饋才能獲知患者的后續診療情況;如今,MDT是該患者診療流程上的一個環,一端扣著既往的病情發展,另一端扣著全團隊后續的努力。
江燕介紹,為保證會議討論意見的執行力,醫院在各腫瘤MDT團隊的基礎上成立了腫瘤中心,配備的MDT專職秘書,集中成立隨訪團隊,從MDT患者入手加強患者診后的隨訪跟蹤。
與此同時,隨訪團隊會定期查看患者后續執行情況,發現診療意見沒有完全執行時,會及時聯系患者了解情況,并與診療團隊溝通;各執行科室在患者交接、流程銜接上的困難,也會交由專職秘書串聯溝通。
據了解,上海仁濟醫院MDT模式接待的患者以惡性腫瘤病例為主,癌癥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痛苦。研究顯示,患者在不同診療節點切換時是最無助最缺乏安全感的,也是最容易產生醫患矛盾的。
江燕表示,「全周期管理模式」作為MDT模式的配套,讓患者時刻都能感受到自己「有人管」,能顯著提高患者就醫感受度,讓規范個性化的MDT診療意見得以順利執行,發揮出「管得好」的最大效力,提升患者整體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
3、MDT隨訪系統
各腫瘤MDT團隊都為該瘤種設立了一個隨訪方案,納入「全人群管理」后,信息系統會依據醫囑或者標準方案對患者后續的定期檢查進行跟蹤。一旦超時未檢或者檢查情況有異常,隨訪員們都會及時聯系患者,安排進一步檢查或者門診。
4、績效考核
對每個MDT團隊進行績效考核。比如,給患者制定MDT方案后,最終執行是否按照討論執行;是否定期討論;MDT討論的患者數量如何;如果患者治療效果不好會再次進行MDT討論,討論治療不好的原因,是沒有MDT討論,還是因為其他原因導致的。「信息化可以讓我們對患者情況進行全面觀察,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并對療效真正進行'回頭看'」,江燕表示。
對醫院、科室整體數據進行考核。數據顯示,伴隨腫瘤MDT項目的增加,全院腫瘤患者的收治質量也提升明顯,不僅外科患者數量增加、CMI值、其他科室的癌癥患者診療量也顯著增長、患者費用控制在合理區間,隨訪團隊能統計出全人群的生存率數據……伴隨MDT量的增加,更多醫師被患者熟悉,各相關科室開展新技術的熱情也在增長。
5、實體化腫瘤中心
有了MDT項目開展的成效,為更好地統籌腫瘤相關學科的醫療資源,匯聚多學科力量,上海仁濟醫院于2022年7月組建實體化腫瘤中心,是上海最早將腫瘤診治資源一體化實體化的單位。
中心以腫瘤內科、腫瘤放療科、腫瘤介入科為基礎,綜合中醫、藥劑、疼痛、營養、心理等相關腫瘤專病門診,將掛號收費、檢驗檢查、病理檢查、放療、日間病房都匯聚在同一空間中,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診療服務。物理空間的凝聚,減少了患者節點切換時的奔波,還加強了各科室之間的溝通效率,實現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和臨床效率的「雙贏」效果。
6、MDT的實施及MDT信息化建設對醫院運營的影響
據了解,上海仁濟醫院MDT模式推廣后,疑難復雜病例討論數從2021年討論病例數的2817例增加到2023年的5132例,對全院腫瘤診療量的提升更顯著:
2023年全院診治惡性腫瘤患者7.1萬人,同比上漲了25.9%;
惡性腫瘤手術中四級手術占比73%,相比2022年上漲1.66%;
開展惡性腫瘤微創手術1.1萬人,相比2022年上升66%;
微創手術占比46%,同比上漲了4.6%。
展望未來:
腫瘤全生命周期系統化建設在行動
多學科診療中體現出的學科交叉融合、臨床資源整合的理念,代表著臨床醫學未來的發展方向。江燕介紹,上海仁濟醫院也將繼續優化MDT模式,不斷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診療規范化水平。
1. 提高MDT全流程的效率
充分利用好醫院電子病歷和智慧服務能力建設成果,挖掘信息系統整合臨床數據的潛力,優化臨床數據展示形式,提高討論前資料梳理、討論中意見收集和討論后隨訪跟蹤各環節的工作效率,擴大MDT討論病例的容量。
2. 延展MDT的時間和空間維度
當初醫務部門制定門診「三固定」的初衷是為了培育MDT的理念,擴展MDT項目的知曉程度。如今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臨床在患者病情進展的各個關鍵節點都開展MDT的需求也在增長,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會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3. 探索臨床大數據的應用潛力
探索利用AI技術細化數據的顆粒度水平,為臨床研究提供高質量的數據支撐。
4. 探索全周期精細化管理
細顆粒度的臨床數據、細化的患者分層也讓醫療機構提供更個性化的管理成為可能,更及時的溝通、更精準的專業醫師推薦、更精細的隨訪方案,都能讓患者的就醫體驗提升。
5. 拓寬全周期管理的維度
長三角一體化融合,患者的管理也可以實現接力延展,為實現醫聯體內、區域內惡性腫瘤病例的精準診斷、治療方案執行、診療質量監督、患者隨訪的全流程管理而努力。江燕透露,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正在帶領各家醫院進行腫瘤全生命周期系統化建設、結構化病例等一系列項目工作。
(文章來源于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