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王賀勝,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于學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余艷紅出席發布會,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關于公立醫院改革,及加快區域均衡布局和醫療服務的同質化方面,雷海潮作出了細致解答。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是深化醫改各項任務的重中之重,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公益性?怎么能既保障公益性又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公立醫療機構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主體,從全國每年的門急診工作量來看,公立醫療機構所提供的服務量占到80%以上,在住院醫療服務方面,公立醫療機構發揮的作用更加突出一些,所以老百姓信任公立醫療機構,也愿意選擇到公立醫療機構就診。因此,如何保障和改善提升公益性,這是一個全社會都關心的話題,也是醫改的一項重點任務。對于保障和改善公立醫療機構的公益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已經作了明確部署,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理解和學習貫徹。
**個方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堅持以公益性為導向,公立醫療機構作為提供醫療服務的主體力量,時刻要把公益性放在**位,在醫院的具體管理、發展理念、宏觀規劃和政府投入上,都要突出公益性這個主題。
第二個方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已明確部署,要建立公立醫院編制動態調整機制。公立醫院編制動態調整,就是要根據當地的人口數量和結構的變化、老百姓醫療服務需求的變化以及財力的變化,動態調整公立醫療機構應該設置多大規模,應該保證多少工作人員。國家要制定相應的動態調整標準,各地應該落實好公立醫院編制動態調整有關工作,使那些有資質、有能力、有良好醫德醫風的醫療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得到編制保障,安心從事為老百姓服務的醫療工作。
第三個方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立以醫療服務為主導的收費機制。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是公立醫院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當前,價格改革的主要任務是根據醫保基金籌資水平變化、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節省的費用空間以及醫學技術新的發展趨勢,把已經證明臨床有效的、得到專業認可的服務項目和技術,及時納入價格管理和醫保支付范圍。另外,對于一些長期偏低的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要進行必要調整。當然,前提是在醫保基金和老百姓可支付的限度范圍內。同時,還要建立和完善以多元支付為主體的醫保支付體系,支持技術發展、控制費用不合理增長。
第四個方面,完善公立醫院薪酬體系,這也是三中全會明確的一項改革任務。薪酬制度改革可以簡單概括為兩句話。**句話是“兩個允許”的政策要落地,第二句話是“做好三個結構調整”。“兩個允許”是指有關部門在核定公立醫療機構人員績效工資時,要把總量核準,要動態調整,使醫務人員的績效工資與經濟社會和物價水平的變動相同步,體現醫生的勞動價值,鼓勵優勞優得、多勞多得。“三個結構調整”,**個結構調整,公立醫療機構要堅持把公益性作為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逐步縮小公立一二三級醫療機構之間的績效工資水平差距。第二個結構調整,堅持公益性的要求,逐步縮小醫療機構內部不同專業不同科室之間薪酬待遇差距,使兒科、病理、精神衛生、麻醉、全科、產科等相對比較短板弱勢的專業醫務人員收入待遇得到改善。**后一個結構調整,要按照公益性的要求,逐步提升醫務人員績效工資中固定收入所占比例,適當調控靈活收入獎金部分的比例,使之更加符合公益性的定位,鼓勵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多鉆研技術,多提供良好服務,而不是簡單地把個人收入與創收能力相掛鉤。
**后我再強調一點,維護公益性,還要加強綜合監管,嚴控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使老百姓有相應的支付能力,使醫保資金更加穩定、**、可持續。國家衛生健康委已經建立了醫院巡查、處方點評、中醫藥辨證施治等制度。另外,要強化信息技術應用,監測分析診療服務行為是否符合有關標準和規范,引導醫療服務更加有質量、**,更加節約資源和費用。
中國日報記者:在我國,既有醫療資源富集的大城市,也有偏遠的地區和山村,請問如何引導和支持醫療資源向基層和邊遠地區流動,加快區域均衡布局和醫療服務的同質化?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優質醫療資源不足和分布不均衡是一個全球共性問題。我國高度重視這一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概括起來有三點。
**,擴充優質醫療資源的規模和容量。**近幾年,首先從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醫療中心三個層面來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的擴容,先后設置了13個專業的國家醫學中心,還設置了12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另外,省級區域醫療中心設置了114個。通過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以及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我國醫療資源以及服務能力有了明顯的躍升,而且在東中西部之間分布更加均衡。
第二,著力下沉優質醫療資源。布局**醫療和醫學資源,是為了更好地幫扶基層,共同提升技術服務和管理。我們這些年以來,先后推動了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和“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且這項工作已經連續開展了近20年。通過這一系列工作的開展,使得優質醫療服務能夠送到縣以下的老百姓身邊。另外,針對在脫貧攻堅過程當中的脫貧任務比較重的縣,實施了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通過組團式幫扶,當地的醫療服務能力也有了明顯提升。另外,還廣泛開展了巡回醫療工作,昨天44所委管醫院已經全面啟動了今年的巡回醫療工作,**實現了在年度巡回醫療當中,國家委屬委管醫院全覆蓋。我們還要求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都要開展巡回醫療服務的有關工作。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和設置當中,**近幾年面向省會以下城市進行傾斜。根據統計,現在臨床重點專科新增建設項目中,40%設置在省會以外的城市,也體現了為均衡提供醫療服務所作出的政策安排。
第三,發揮信息化的支撐作用。利用5G技術和先進信息網絡手段,可以跨距離遠程把醫療服務輸送下去。比如我們大力開展互聯網醫院建設,全國互聯網醫院已經達到3340所,每年提供的互聯網診療服務量超過1億診療人次,對服務形式提供了有力補充。此外,我們注重發揮民營醫院的作用,按照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引導規范民營醫院發展,使得它們的服務更加規范并與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形成有效的補充。
下一步,我們將突出體制機制改革,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推進醫療服務更加多元化,服務的層次更加清晰明顯。記者朋友們可能前幾天已經得到了這方面的消息,我們將在國內的9個城市試點推進外資醫院設置工作,通過試點使這9個城市的營商環境更加良好,居民就醫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通過這些組合措施的實施,使居民多樣化、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需求能夠得到良好的適應和滿足。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