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印發《北京市2024年改善醫療服務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要求北京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預約就診時間精確到30分鐘以內,實現170家以上二三級醫院檢查檢驗報告和醫療影像線上查詢。
此前,2023年6月,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印發了《北京市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本次發布的《工作方案》則是在該文件基礎上,結合12345服務熱線「接訴即辦」市民反映的醫療服務突出問題制定的。旨在優化市轄區內二三級醫院提供診療服務過程中存在的缺陷以及管理過程中的問題。
《工作方案》圍繞優化門急診服務、提升住院服務和發揮信息化作用三個方面提出了16個重點任務,既涉及診前預約、轉診、導診等服務,也涉及住院環節的日間手術服務數量、出入院手續辦理、床位管理等。
具有創新性的是,在優化候診導診工作方面,《工作方案》提出在30家以上醫院實現線上查詢候診排隊叫號順序。在優化入出院辦理流程方面,《工作方案》提出條件允許的醫院可積極探索患者網上自助辦理入院手續。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對北京轄區內的醫療機構開展診療能力調查,綜合第一批罕見病診療機構及科室名單,更新北京市的罕見病診療機構及科室名單,并發布地圖。
以三級醫院為重點
設立或指定全院床位收治管理機構
《工作方案》提出,要試點「全院一張床」管理。鼓勵有條件的醫院對住院床位統一管理,對全院床位進行集中管理、統一調配。健康界注意到,在《北京市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并未提到「全院一張床」管理,這是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第一次發文提出試點「全院一張床」管理。
此前,健康界曾報道,2023年12月8日,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大興院區正式啟用前夕,北大醫院「大興字」第一份紅頭文件在院內正式發文,試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大興院區病床管理辦法。
百年老院由此探索全新管理模式,實行「全院一張床」床位動態管理、公共設備設施平臺化管理,統一調配、動態調整,提高使用效率,優化臨床專科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適當打破原有醫學學科和臨床科室設置壁壘,解決患者「住院難」的堵點問題,減少患者等待時長,提升就醫體驗。
據了解,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大興院區編制床位數1200張,其中兒科床位400張、婦產科床位200張、其他綜合床位600張。
什么是「全院一張床」?哪里有床住哪里,醫生跟著患者跑,護理人員不論在哪個科室,都按照全科型護理規范化操作。大興院區力爭實現所有床位資源集中整合,統一管理,統籌安排,提升床位使用效率。
大興院區在管理模式上大膽嘗試,改革傳統醫療模式,推行主診醫師負責制,保障「全院一張床」順利實施與落地。
大興院區與中心院區管理上的最大不同是:大興院區床位屬于公共資源,不再歸屬科室;院區可跨病房收治患者;住院辦理流程更新優化,等待住院患者檢查提前預約,減少患者奔波往復,從而提高醫院運行效率,提升醫療質量,最大限度縮短住院等待時間,保障急癥患者有床可住,提升患者滿意度。
《工作方案》提出,要以市屬三級醫院為重點,設立或指定專門部門作為全院床位收治管理機構,利用信息化技術,加強床位統一管理,提高床位使用效率;建立急診患者會診收治機制和科室床位動態調整機制,打通急診患者的收住院通道,確保有限的床位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提升醫療運行效率,緩解患者「住院難」問題。醫院應同步完善跨科收治患者的管理制度和科室職責,避免出現管理盲區。
而大興院區設立的入院準備中心隸屬于大興院區醫政管理部,位于門診大廳西側,共設7個窗口,服務對象為所有預住院患者。
初期主要負責患者住院登記、住院床位咨詢、床位預約安排、患者住院通知等,后期根據運行情況逐步實現預住院患者檢查統一預約。
那么,大興院區實行「全院一張床」后,床位分配有什么門道?
綜合分析,專科相近,病區相近。
入院準備中心根據患者病情及病房床位使用情況,結合醫院及科室發展規劃,按照大興院區病床管理辦法對床位進行合理分配與調整;并聯合醫務處、病案與臨床數據中心、醫保處、信息中心等部門,定期分析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DRG、CMI、等床人數、待術時間、手術占比等數據,分析各學科床位使用情況,本著專科相近、病區相近的原則協調床位,以提高病床使用效率。
運用人工智能技術
輔助臨床診療服務如何「高質量」?
《工作方案》再次明確要求,醫院要積極探索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為臨床診療服務提供高質量輔助,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
據報道,將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應用與臨床質量控制和管理效率的提升已經多次出現在國家及各地政策文件中。目前已有多家醫院對照「三位一體」智慧醫院建設要求,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醫療數據平臺和智能化工具,在病歷內涵質控、單病種上報、DRG/DIP費用控制、疾病風險預警等多項工作中實現了智慧化管理。
以臨床決策支持系統(CDSS)為例,其可通過接口對接醫院HIS、LIS、PACS、EMR等多個業務系統,自動抓取患者信息,通過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能技術將其處理為結構化數據,實現事前分析、事中提醒和卡控、事后統計和上報等功能,在不同應用場景發揮多元化應用。
國家衛生健康委曾于2023年7月印發《醫療機構臨床決策支持系統應用管理規范(試行)》,詳細列出了知識庫建設和維護周期等關鍵細節。
隨著智能化工具在更多醫院中得到廣泛應用,行政部門也將繼續完善和推廣智能化工具相關管理和應用規范,全面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加大智慧醫院建設力度
為發揮信息化作用,《工作方案》提出了6個重點任務,并針對醫療信息互通共享、智慧醫院建設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探索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在推進醫療信息互通共享方面,《工作方案》要求優化檢驗檢查服務,加強檢查檢驗相關專業質量控制和管理,實現170家以上二三級醫院檢查檢驗報告和醫療影像線上查詢。
二三級醫院要按照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工作實施方案,全面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電子病歷共享應用,實現醫生工作站共享調閱相關數據資料,提升醫療資源利用率。
為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工作方案》要求二三級醫院要加大智慧醫院建設力度,結合本機構實際,簡化預約診療和互聯網診療頁面,設置智能語音和助老服務模塊,通過多種渠道方便老年患者獲得在線診療服務;拓寬醫院自有掛號渠道與醫保結算渠道,以市屬醫院為重點,實現醫保患者線上便捷繳費。
《工作方案》強調了信息化建設在提高臨床診療質量、管理質量以及醫療服務質量的承托作用,也從側面反映了北京市對于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加快信息化建設仍將成為接下來的重點工作。
(文章來源于HC3i數字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