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美國強生公司醫療科技部門表示,將于2024年下半年向美國食FDA提交申請,啟動手術機器人系統Ottava的臨床試驗。
這比原定的計劃晚了2年左右。根據強生此前的計劃,預計在2022年進行該設備的臨床試驗注冊。從技術來看,強生公司表示,手術機器人Ottava將四個機械臂整合到標準尺寸的手術臺中,這比原先計劃的六個機械臂要少了兩個。
強生公司推出的手術機器人平臺Ottava旨在為手術干預提供無與倫比的靈活性和控制力。強生的數字生態系統采用四臂和零占地面積設計,能夠以微創方式治療具有挑戰性的解剖結構,增強患者的可及性并改善手術流程。意大利語中的“Ottava”一詞意味著將音樂播放高八度,顧名思義,強生機器人系統旨在將機器人技術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與市場上任何其他可用系統相比,Ottava手術系統通過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提供機器人控制和協調來改善各種疾病的手術結果。Ottava灌輸最新技術并整合數據能力,旨在為臨床醫生提供根據其技術理解和知識水平改進和提供盡可能好的手術效果的能力。 Ottava引入的技術的主要特點之一是該設備有可能擴展到更多的干預或腔內技術,這將顯著擴大手術機器人的使用范圍。 與Intuitive Surgical da Vinci一樣,Ottava將能夠應用于腹部和胸部手術,以及通常不使用機器人的那些類型的手術。Ottava外科系統操作將擴展到基于血管的干預措施,例如內窺鏡檢查、骨科和基于導管的程序。 使用Ottava,醫生可以在同一天檢查和治療疾病,這為患者和醫生節省了大量時間。在Ottava的幫助下,外科醫生可以提高手術的精確度,從而減少副作用。此外,該設備可以執行多種類型的操作,這可以幫助醫院避免購買多個為不同目的而設計的機器人,從而為他們節省大量的間接成本。 強生公司還整合了機器人系統和數字化平臺,該公司曾以34億美元收購外科手術機器人公司AurisHealth及其獲得美國FDA批準的數字化平臺Monarch。在今年的進博會上,強生宣布Monarch成為中國境內首個獲批的經自然腔道診療機器人平臺。該系統可在體表無切口的情況下,經支氣管自然腔道開展診療,從而加速推動肺癌診療的微創化和精準化。
手術機器人已經成為醫療科技公司爭奪的前沿領域。美敦力也開發了手術機器人系統Hugo。在去年的進博會上,美敦力的展臺就上演了“機器人總動員”,一舉搬來了3臺手術機器人,覆蓋脊柱、神經外科以及機器人輔助等多個領域。
軟銀風投基金愿景基金二期近年也完成了對英國手術機器人初創公司CMR Surgical的投資;國內也涌現出以天智航為代表的一批手術機器人公司。但目前在外科手術機器人領域,直覺外科公司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仍然占據市場主導。
目前,Intuitive Surgical占據了許多普通外科手術機器人手術市場的92.3%,例如疝氣修復、子宮切除術、膽囊切除術、結腸切除術、肌切除術和前列腺切除術。其他包括使用Stryker的MAKO系統進行骨科手術和Medtronic的Mazor系統用于神經手術。
為了鼓勵本土醫療機器人產業鏈發展,上個月,上海發布了《促進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行動方案》指出,力爭到2025年,上海成為國內醫療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協同應用示范地,產業能級大幅提升,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
具體來看,在前沿成果方面,要涌現10款以上國際先進創新產品;產業能級方面,要打造不少于2個醫療機器人特色產業集聚區,培育10家左右醫療機器人細分賽道龍頭企業;另外,要建設5家左右專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建立3個以上醫療機器人應用示范平臺,形成10個以上可推廣可復制的應用示范場景。手術機器人賽道、康復機器人賽道、輔助服務機器人賽道將成重點發展領域。
業內人士認為,支付方式的創新對于手術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盡管在智慧醫院的建設過程中,手術機器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當前我國醫保政策對手術機器人的態度還有待進一步明確。
2021年9月,北京醫保局正式將機器人輔助骨科手術作為輔助操作獲得政府定價,并與一次性機器人專用器械共同納入醫保支付目錄。這也是骨科手術機器人首次作為一種新興的醫療技術被納入醫保。
“由于公立醫院的定價長期較低,也成為高端醫療設備器械在中國公立醫院推廣的瓶頸。現在國家已經提出了公立醫院擁有醫療服務的定價權,未來也有利于先進的設備在公立醫院的普及。”一位跨國醫療器械廠商手術機器人相關負責人說。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