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工作部署,進一步提高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以下簡稱突發事件)醫療應急工作響應速度和救治水平,最大程度減少傷亡傷殘,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切實提高醫療應急工作重要性認識
醫療應急工作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重要一環,是社會和諧穩定、國家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突發事件醫療應急工作,站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高度,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完善醫療應急工作組織體系,明確部門職責分工和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各相關醫療衛生機構負責同志的領導責任,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一旦發生災情和事故等突發事件,屬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同志要迅速靠前指揮,及時了解現場情況,協調組織開展醫療應急,保證工作高效、有序推進。
二、提前做好各類突發事件醫療應急準備
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遵循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組織醫療衛生機構做好突發事件應對準備工作。
(一)加強部門協作。強化與應急管理、自然資源、公安、氣象、交通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順暢的信息通報機制,及時掌握各類自然災害預測預報以及事故災難相關信息,切實做好洪澇、泥石流、地震、臺風、極端天氣等各類自然災害應對準備和事故災難等突發事件的醫療應急工作。
(二)完善應急預案。結合本地區多發的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特點,明確各級各類緊急醫學救援隊伍責任分工,組織醫療應急隊伍開展多場景、多部門協作的模擬演練,不斷完善應急預案,提高常見災害、事故等突發事件的醫學救援能力和醫療救治水平,確保關鍵時刻各級各類隊伍密切配合,各項醫療應急工作有序協同推進。
(三)開展自查整改。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要組織開展防汛防澇防臺風、防災減災救災等工作自查、檢查,找準問題和短板,采取有效措施補足短板和不足,防止醫療衛生機構設施設備因災受損,確保突發事件發生時能源持續供應、醫療設備正常運轉、專業人員及時到位、各項醫療救治工作能夠正常有序開展。
三、認真做好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工作
及時掌握突發事件發生情況、傷員規模和傷情等信息是全面、有效開展醫療應急工作的必要條件。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各級緊急醫學救援隊伍所在醫療機構要落實崗位職責,加強值班值守,相關人員24小時聯絡暢通,確保突發事件發生時醫療應急相關信息及時報送。
事件發生地屬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按照突發事件報告有關要求,“接報即報”,逐級上報。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接到報告時,應當立即對信息進行核實,達到重大及以上級別突發事件標準,應當在2小時內將突發事件類別性質、傷亡人數和傷情、調派醫療資源情況等相關信息報送我委。醫療應急工作新進展、新情況要及時續報。需要下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核實情況的,應立即響應,限時報告,不得遲報、漏報、瞞報。
四、高效開展突發事件醫療應急工作
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以國家、省級緊急醫學救援隊伍為核心力量,加強國家、省、市、縣等各層級各類別隊伍之間組織協調,高效、有序開展各類突發事件醫療應急工作。
(一)做好突發事件醫療應急響應。根據突發事件類型、規模,按照分級響應和處置原則,迅速開展醫療應急工作。發生重大、特別重大突發事件,應派出省級專家組和緊急醫學救援隊伍,按照分級救治與合理轉運相結合的原則開展醫療應急工作,必要時報請國家派遣國家專家組、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等醫療資源予以支持。
(二)規范開展傷員轉運和救治工作。
傷員轉運工作,以確保安全為前提,按照“最快到達”原則將傷員迅速轉送至具備治療條件的醫療機構。在醫療應急工作中,要綜合考慮地理環境、醫療救治條件和能力等因素,科學選擇轉運方式和收治醫院。
傷員救治工作,應根據傷員傷情特點,統籌醫療資源,組建相關學科專家組,對傷員進行檢傷、分類和治療。傷情允許情況下,堅持“四集中”原則開展傷員救治,落實多學科會診、遠程會診和專家巡診等制度。重癥傷員“一患一策”進行個案管理,輕癥傷員加強專家巡診會診,及時掌握病傷情變化,盡最大努力減少因傷死亡和殘疾。同時,及時開展對傷員、家屬的心理評估和干預服務。
五、加強醫療應急體系和能力建設
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按照我委印發的《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四五”規劃》(國衛醫急發〔2022〕35號)有關要求,進一步完善平急結合、科學高效的醫療應急體系,提升醫療應急能力。推進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對各類別國家醫療應急隊伍進行提質擴容;以醫療機構為依托,加快推進國家、省級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和市、縣醫療應急小分隊建設,實現每個縣至少有一支醫療應急隊伍;開展醫療應急培訓演練,強化應急醫藥儲備,提升省、市、縣域整體醫療應急能力和水平。
六、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
各地衛生健康部門要與新聞宣傳部門密切配合,結合年度防災減災日、防災減災活動周等活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和微視頻、客戶端、網絡等新興媒體開展科普宣傳。要精心組織開展緊急救護知識“五進”,即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家庭等活動,廣泛宣傳應對洪澇、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和?;肥鹿?、交通安全事故等事故災難的自救互救知識,開展自救互救技能培訓,提高人民群眾應急避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發生突發事件時,應按規定及時發布醫療應急信息,做到信息公開透明。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2023年4月28日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