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作為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之一,近年來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涌現出一批創新成果與優質企業。
在2025年上海兩會期間,多份提案、建議聚焦生物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包括科研資源的充分發揮、信息共享機制的建立、企業“走出去”模式探索。
一份由上海市工商聯提交的《關于聚焦裉節難題發力,加快推動上海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提到,當前,上海生物醫藥產業仍然存在一定短板:臨床資源的支撐作用未充分發揮、市場資金回報遠不及預期、醫療數據的共享渠道還不暢通等。
該提案建議稱,在充分發揮臨床資源的支撐作用方面,一是要提供系統性的支持。包括建立起跨部門協調、專業人員配備等支持機制;同時簡化立項、倫理審批、合同簽訂等流程等;二是要探索新型模式。包括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進行系統性和規模化合作等;三是要加強資源配置。包括設立臨床研究專項基金;開展臨床方案設計、倫理、數據管理等培訓和認證體系等。
而在暢通醫療數據的共享渠道方面,應建立起一套數據申請與審核制度,設立專門的數據申請門戶和審核流程,允許符合條件的民營生物醫藥研究機構提交數據使用申請;同時還要對敏感數據進行加密處理,并實施嚴格的數據訪問和審計機制。
一份由工商聯界別提交的《關于深入前沿生物醫藥新一輪“上海方案”,加快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的提案》重點關注了細胞與基因治療、合成生物等新興產業的發展。
該提案稱,細胞與基因治療、合成生物、再生醫學等領域涉及復雜的倫理問題,且現有的倫理審查機制有時無法滿足快速發展的需求。為此,應針對該領域項目設立專門的“倫理審查委員會”,并配備相關專業背景的專家以確保審查的專業性和深度;對于低風險的基礎研究或成熟技術應用,則可簡化審查流程,采用快速通道或備案制,減少不必要的審批環節,并實現隨到隨審及多中心臨床試驗的倫理審查結果互認,提高審查效率。
該提案還建議,由于細胞治療及其在相關領域應用如化妝品、保健品等缺乏一定的政策創新,相關部門應建立專門的監管框架,為細胞治療產品在化妝品、保健品等非醫療領域的使用設立清晰的法律地位與法規;同時,也應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動國內標準與國際接軌,以便中國生產的細胞治療產品能夠順利進入國際市場。
“從生物醫療產業的角度來看,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上海市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市政協常委、中國干細胞集團董事長章毅對記者表示,“我們要通過制度供給,政策改革以及人才機制來營造上海高效的前沿醫學產業鏈條,進一步對創新性前沿生物醫藥項目進行新一輪的政策創新和改革,加速與國際標準對接,落地‘先行先試’創新舉措,將有顛覆性創新的好項目和極具創新能力的人才‘留下來’。”
章毅說,上海的前沿生物醫藥要“走出去”,發揮上海的科技創新優勢與國際影響力,從頂層設計、價格機制、制度規則對接等多方面著手。從“賣向全球”的戰略視角出發,完善創新藥品的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多元的生物醫藥領域產業投資通道,讓我國前沿醫療與生物醫藥產業有節奏,有收益,有保障地“走出去”。
上海市政協委員、復星國際聯席CEO陳啟宇也告訴記者,上海是全國乃至全球為數不多的可以在生物醫藥領域布局全產業鏈的城市。上海在這一領域有著較強的基礎研究能力、醫療機構資源,以及完善完整的風險投資體系等。“但上海要在生物醫藥產業上進行錯位發展,就需要企業一方面要進行源頭創新,另一方面面向國際,‘走出去’參與更多全球主流市場的競爭。”
此外,一份由民進界別提交的《關于助推本市生物醫藥企業“走出去”的提案》提出,生物醫藥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包括“出海”全流程融資難、企業難以滿足較高的國際藥械注冊標準、海外臨床資源難尋找、“出海”儲備有限且缺乏“引路人”等。
為此,該《提案》建議,可以由政府牽頭搭臺,為上海或長三角醫藥企業創造各種海外展示的條件,同時建立醫藥企業出海聯盟,并經政府篩選推薦各類資源的聯合知識庫,降低企業“出海”的認知成本;加強“出海”所需的各類專業人才培養力度,這可以由政府主導來招攬能夠真正幫助企業解決出海問題的專門人才等。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