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頻傳上市喜訊、藥企并購接連不斷、國際化步伐堅定有力……2025年開年,生物醫藥行業熱度已經從上市公司的經營動向中傳遞出來。
2025年,生物醫藥行業發展有何新趨勢?多位醫藥行業企業家、投資人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不約而同說到三個關鍵詞:人工智能(AI)、國際化、并購。
AI與醫藥生物的融合創新,逐步成為推動產業變革的新生力量。隨著AI技術在藥物研發、疾病診斷、健康管理等領域的深入應用,預計2025年將見證更多AI賦能的醫藥生物產品問世,為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此外,國際化與并購雙輪驅動,也將繼續帶動生物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
AI賦能提升新藥研發效率
“AI制藥是大勢所趨,目前已成行業共識。早前諾貝爾獎頒給了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印證了這一點。目前,越來越多跨國藥企、傳統藥企、AI企業加入AI制藥的行列,逐步發力AI制藥。未來,參與的企業只會越來越多。”美迪西副總裁高璐表示。
記者關注到,華為云、天士力、百度、京東健康等眾多知名企業或品牌也先后建立起醫藥生物方面的AI大模型體系。在高璐看來,未來在醫藥生物的每一個細分賽道上,AI都有參與的機會,關鍵取決于醫藥生物產業如何把AI工具利用好。
目前,AI已經在靶點發現、化合物篩選、藥物設計、臨床試驗設計等藥物研發環節發揮重要作用。2025年,AI制藥還將激活哪些細分賽道?
有從事AI制藥的上市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GoogleDeepMind開發的AlphaFold系列打開了蛋白質結構預測的空間,將為大分子藥物的AI研發帶來更多機會。另外,隨著我國對基礎研究數據、臨床數據的重視,AI制藥在靶點發現方面將迎來新機遇。
“目前,多數AI制藥公司在某環節有局部技術優勢,全行業整體技術亮點多,但尚未覆蓋AI制藥的全流程。隨著AI技術發展,未來有望實現藥物從發現到上市的全流程智能化。”上述人士說。
英矽智能聯合首席執行官任峰表示,2025年,AI制藥領域有兩大看點:一是臨床里程碑將增多;二是圍繞平臺授權、CRO業務、管線交易等達成的大額交易將增加。
在任峰看來,隨著全球醫藥市場多款高收入產品逐漸到期以及仿制藥競爭加劇,AI制藥可以有效助力制藥企業加速新藥研發,降低研發成本,提高研發成功率,以應對挑戰并提升藥企在全球醫藥市場的競爭力。
NewCo模式引領國際化新風潮
當出海成為國內醫藥企業和資本方探索的重要方向,哪些模式更受歡迎、交易雙方各自的考慮是什么、背后隱藏哪些風險等成為關注的焦點。
除了早已火熱的BD(商務拓展)交易之外,恒瑞醫藥、康諾亞、領康醫藥等企業躬身入局,紛紛解鎖NewCo這一新的出海模式。
NewCo全稱為Newly Created Company(新成立的公司),其核心在于與境外資本合作成立新公司,裝入產品管線以獲得現金與股權補償。中國藥企提供管線,境外資本提供資金,二者在海外設立一家新的獨立公司,共同推進授權管線的開發和商業化等事宜,并在未來獨立IPO或被并購。
2025年,康諾亞與Timberlyne的戰略合作,打響了NewCo模式的新年第一槍。
1月10日,康諾亞與Timberlyne達成獨家授權許可協議,授予其在除中國區外的全球開發、生產及商業化CM313的獨家權益。根據協議,康諾亞將獲得3000萬美元首付款和近期付款,并獲得Timberlyne股權,成為該公司最大股東。
“NewCo模式就像如今常見的電影眾籌模式,由海外資本而不是跨國藥企為一個產品的開發提供資金,分擔風險,共享收益。”和黃醫藥執行副總裁崔昳昤認為,這種模式在當前的資本環境下,不失為一種能夠促進創新藥研發和臨床研究的有效路徑。
醫藥行業并購將持續活躍
過去一年,中國醫藥企業BD交易呈現“井噴”姿態,而行業的橫向縱向整合帶來的并購機會,則讓眾多醫藥企業躍躍欲試。
頭豹研究院醫療行業分析師呂佳睿表示,2025年,醫藥行業的并購趨勢預計將繼續保持活躍態勢,甚至更為顯著。政策支持、行業整合需求以及企業自身的發展訴求將共同推動這一趨勢。
他分析稱,新“國九條”“并購六條”等政策強調了資本市場在并購中的主渠道作用。融資困難和集采降價等挑戰則促使企業通過并購實現資源整合與競爭力提升。細分領域的鏈主企業牽頭并購,不僅符合新質生產力的要求,也契合產業自身發展的需求。
“預計在2025年,醫療器械、中藥、醫療服務、血制品及科研服務等細分行業有望迎來密集的并購活動。”呂佳睿認為。
與此同時,跨國并購的潮流逐漸興起,賽諾菲、BMS等MNC此前均表達了“在中國尋找并購機會”的意愿。以睿躍生物、亙喜生物、普米斯為代表的國內醫藥企業,通過跨國收購或被收購實現海外上市,為并購提供了新范式。
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直言,從全球產業視角來看,包括在醫療健康領域,通過強強合作或者產業協同,借助并購做出規模效應、增強競爭地位,實際上是很常規的方式。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